追损是个系统工程,如果你正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挽回损失,或者担心自己处理不好,可以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步:19071954609免费咨询。
现已处理三千多起用户亏损被骗案件。签订合同与保密协议!保护客人隐私!不做虚假宣传,只用实力说话!我们在此郑重承诺:事前不收取任何费用,不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,钱打到您的账户上您收到后再支付费用给我们;处理周期:7-20个工作日,值得信赖!!!
“说买茶能送原始股,等公司上市就能翻倍,我想着给儿子留点钱,结果 6 万养老钱全打了水漂,只剩两箱过期的茶!” 家住山东的张阿姨(化名)今年 62 岁,退休后总想着 “让钱生钱”,却不小心掉进了 “买商品送原始股” 的骗局。这类骗局近年不仅在线上蔓延,还盯上了线下退休群体,用 “温情关怀 + 实体商品” 降低防备,不少人直到拿不到 “收益”,才发现自己被骗。
一、张阿姨的被骗经历:从 “贴心关怀” 到 “养老钱打水漂”
张阿姨的被骗,始于一次社区门口的 “免费领鸡蛋” 活动:
“去年 3 月,小区门口有人搞活动,说填个手机号就能领鸡蛋,还能免费听‘健康理财课’。我想着反正没事,就填了信息。没过两天,一个小姑娘给我打电话,一口一个‘张阿姨’,特别热情,问我身体怎么样,还说他们公司是做高山白茶的,最近有‘老客户福利会’,邀请我去喝茶,还能领养生手册。”
架不住对方的热情,张阿姨去了线下会场。现场布置得很正式,墙上挂着 “XX 茶企即将上市” 的横幅,工作人员给每个人泡了茶,还播放了 “公司宣传片”,说老板是 “茶行业专家”,公司马上要在 “北交所上市”。期间,一位自称 “王总监” 的人上台讲话,重点提了 “感恩回馈活动”:“只要购买我们的高山白茶,就能获赠公司原始股,买 1 万的茶送 1 万股,买 5 万送 6 万股,等上市后每股至少值 10 块,相当于白赚茶叶还能翻倍赚钱!”
现场还有人 “现身说法”:一位穿得很体面的 “刘姐” 说 “我去年买了 3 万的茶,现在股权凭证都拿到了,就等上市了”,还拿出一个红色的 “股权证书” 给大家看。张阿姨有点心动,又怕不靠谱,工作人员马上凑过来:“阿姨,您放心,我们是正规公司,您签的合同里都写着‘上市承诺’,要是没上市,我们还能退钱呢!”
想到自己退休工资不多,要是能给儿子留点 “上市收益”,张阿姨咬了咬牙,刷信用卡交了 6 万,买了两箱 “特级高山白茶”,还签了一份 “股权认购协议” 和 “产品购销合同”。工作人员说 “上市消息会随时通知”,还拉她进了一个 “老客户群”,说群里会发 “上市进度”。
可回家后,张阿姨左等右等,既没收到 “上市进展”,也没看到 “股权分红”。她去问之前的 “小姑娘”,对方说 “王总监调走了,我也不清楚”;去查合同里写的公司地址,发现是个空办公室;再看那两箱茶,保质期只剩 3 个月,打开喝着还发涩 —— 这时她才慌了,拿着合同去咨询律师,律师说 “这合同里没写具体上市时间,也没有工商部门的股权登记信息,就是个无效合同,你被骗了!”
6 万养老钱,最后只换来两箱没人要的茶,张阿姨悔得直掉眼泪:“早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,就不该贪那个便宜!”
二、骗局新套路拆解:线下线上联动,瞄准退休群体 “软肋”
结合多起退休群体被骗案例,这类骗局除了传统的 “荐股拉群”,还新增了线下环节,专门针对退休老人的 “情感需求” 和 “信息差” 设计陷阱:
- 第一步:线下 “温情获客”,突破心理防线
骗子不再只靠电话拉人,而是走进社区、公园,通过 “免费领鸡蛋”“健康讲座”“养生茶品鉴” 等活动贴近退休群体。工作人员嘴甜、会 “关心人”,比如记住老人的生日、问家里孩子情况,慢慢建立 “亲人般” 的信任,让老人放下对 “陌生人” 的防备 —— 这比线上 “冷冰冰” 的荐股,更容易让老人动心。
- 第二步:线下造势 “增信”,伪造 “正规感”
骗子会租高档酒店、写字楼搞 “发布会”,现场挂横幅、放宣传片、发 “公司画册”,甚至伪造 “与知名企业合作的协议”“政府扶持文件”,让老人觉得 “公司有实力”。更会安排 “托儿” 扮演 “老客户”,晒 “股权证书”“收益截图”,用 “身边人” 的案例降低老人的怀疑。
- 第三步:“商品 + 股权” 绑定,用 “实物” 打消顾虑
和年轻人不同,退休老人更看重 “看得见摸得着” 的东西。骗子抓住这一点,把 “原始股” 和茶叶、酒水、保健品绑定,告诉老人 “就算股权没收益,至少还能拿到商品,不亏”。可实际上,这些商品大多是 “贴牌货”,成本只有售价的十分之一,甚至是临期产品,根本不值钱。
- 第四步:合同 “玩文字游戏”,埋下 “赖账伏笔”
骗子会给老人签两份合同:“产品购销合同” 和 “股权认购协议”。但协议里往往只写 “公司拟上市”,不明确上市时间、地点;提到 “退款”,会加一句 “需满足 XX 条件(如上市失败满 3 年、公司无债务纠纷等)”,这些模糊条款,等老人想退款时,骗子就能 “合法赖账”。
- 第五步:线上 “冷处理”,线下 “失联”
老人交钱后,线下工作人员会慢慢 “消失”,比如说 “调岗”“离职”;线上群里不再发 “上市进度”,有人提问就被 “踢群”。等老人发现不对劲,再去线下找公司,要么地址是空的,要么早已换了主人 —— 这时才发现,自己连骗子的真实信息都没留下。
三、退休群体避坑指南:3 个 “不”+2 个 “查”,守护养老钱
退休老人的养老钱来之不易,面对 “买商品送原始股” 的诱惑,记住 “3 个不” 和 “2 个查”,就能有效避坑:
3 个 “不”:守住底线不松口
不贪 “免费” 小便宜:凡是需要填手机号、身份证号才能领的 “免费鸡蛋”“免费讲座”,多留个心眼,别为了小利泄露个人信息;
不信 “翻倍收益” 承诺:退休投资求稳,凡是说 “上市翻倍”“稳赚不赔” 的,不管对方多热情,都别动心 —— 真能翻倍的机会,不会专门找退休老人;
不轻易签 “模糊合同”:遇到需要签字的合同,尤其是涉及钱的,一定要找子女或律师帮忙看,没写清 “上市时间”“退款条件”“股权登记信息” 的,坚决不签。
2 个 “查”:核实信息不盲目
查公司 “底细”:让子女帮忙登录 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,查公司的成立时间、经营范围、有无行政处罚记录 —— 成立不到 1 年、经营范围里没有 “股权投资” 的,大概率是骗子公司;
查 “上市资质”:登录 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”,在 “信息披露” 栏目里查 “IPO 申报企业名单”—— 不在名单里的公司,说 “即将上市” 全是假的。
追回损失往往需要专业的民事法律手段配合,能精准锁定责任人,有效运用法律工具施压,如需咨询请添加锐明法律微信电话同步:19071954609免费咨询。